首页 >> 师生风采 >> 学子风采 >> 正文
我校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获佳绩
发布单位:校部机关      发布时间:2012-12-05
    在2012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选拔出的5支参赛代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北京赛区一等奖1项、成功参赛奖3项。指导教师为科学技术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刘淑环、王雅实和闫红霞三位老师。这是我校自2011年首次实现该赛事国家奖的零突破之后,再次获得国家奖的优异成绩。

    自2007年我校首次参加这项赛事以来,学校各级领导、教务处及相关部门对数学建模竞赛活动高度重视,为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组织学生报名、竞赛培训、选拨参赛队伍、安排指导教师、到竞赛期间,科学技术教学部对数学建模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各种条件保障;优异的竞赛成绩也是对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半年来辛勤指导的最好回报。

    2012年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和美国1284所高校的21219支队伍的6万多名大学生参赛。其中北京赛区参赛高校多达68所,本科组的参赛队伍1300余支,最终仅有90支队伍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2012年的比赛题目都来自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科组的A题“葡萄酒的评价”,要求学生根据酿酒的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分析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这个题目如果有绝佳的答案对于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可以有推动作用。本科组的B题“太阳能小屋的设计”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建筑要求,为大同市设计一个太阳能小屋,并对所设计的小屋外表面优化,铺设光伏电池。这个题目涉及经济学、物理学的很多原理,学生既要考虑成本也得考虑小屋的性能,在小屋的结构、形状方面不拘泥形式,更可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专科组的两道题目分别涉及“脑中风”和“机器人避障”的问题。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到今年已经是第21届,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在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基础性学科竞赛,近年来逐渐吸引其他国家高校学生参赛。竞赛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把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推动教学改革。比赛分本科组和专科组两组,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三名大学生组队的形式参赛,专业不限,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要求参赛队从所给题目中任选一个,在三天内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以及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参赛队可以自由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但是不能与队外人以任何方式讨论赛题。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统一评阅,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分别评出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省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附:我校2012年获奖名单

    全国二等奖 (1项):

    代表队:李佩雨(10工管) 黄 什(10工管) 张 婧(11工管) 指导教师:刘淑环

    北京一等奖(1项):

    代表队:黄颖婕(10工管) 王 威(10经济学) 王 雷(10经济学) 指导教师:闫红霞

    成功参赛奖(3项):

    代表队1:樊 蠡(10经济学) 李维莎(10经济学) 张若蕾(10经济学) 指导教师:闫红霞

    代表队2:张颖旎(10工管) 梁 超(10工管) 丘弘灏(11数理菁英) 指导教师:王雅实

    代表队3:陈劲松(11工管) 鲁嘉琪(11数理菁英) 张慧芳(11数理菁英) 指导教师:王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