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法律的传统与创造性转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圆满实现了研讨高效、办会节约的预期效果。
此次会议围绕“中国法律的传统与创造性转化”的主旨,聚焦“法律传统与思想文化”“传统法制与司法实践”“近现代法制变迁”等多个主题,深入探讨了法律史学的理论特色、研究进路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烟台大学、汕头大学等38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提交学术论文57篇。会上19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或专题报告,13位专家进行了学术评议。
11月2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举行。由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张中秋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顾元教授代表研究基地致辞,欢迎国内外法律史学者参加研讨会,感谢法史学界同仁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顾元教授回顾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成立35周年以来所走过的辛路历程,高度评价诸位前辈学者对于新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奠基与开拓作用,并强调法律史学研究院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法律史同仁共同的学术平台和精神家园,承诺继续秉持开放、包容、服务、传承理念,服务于法律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教授等与会嘉宾先后致辞。高浣月教授祝贺本次会议圆满召开,欢迎学界同仁的积极参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法律史重点研究基地的支持。高浣月教授指出,法史基地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高端平台的作用,既需坚守学者学术志趣,又要围绕国家法治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完成重大项目彰显基地实力,推动学术发展和社会服务。张生教授高度赞扬基地团队团结协作与积极奉献的精神,他通过列举多项基本数据,评价当前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并对研究基地的邀请表达了诚挚感谢,诚盼研讨凸显主题,达到预期效果。
随后,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晋藩先生以视频方式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主旨发言,阐明传统中国良法、善治与贤吏的统一关系,并强调法律史中和谐理念与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价值。张先生虽年届90高龄,但思路开阔,表达流畅。他高屋建瓴,逻辑清晰,高度概括了中国法治文明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质,特别强调了优秀传统法文化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价值意义和实现可能性。他的演讲言简意赅,蕴涵深意,引发共鸣。张中秋教授认为张先生的学术观点与价值理念与时俱进,为中国法律史学建构出一套影响深远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为学科奠基,对于当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研讨会共分3个单元进行专题报告,每场报告由3到5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议。
11月28日下午研讨会闭幕式举行,由中国政法大学崔林林教授主持,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银宏副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王银宏将此次会议的学术报告概括为三类:传统法律文化的整体探讨与范式研究、古代具体原则、制度的理论研究以及近代法律转型与当代法律发展的研究,认为报告内容多元丰富,涉及清朝基于档案、碑刻、尺牍等史料的发掘与探讨,以及传统法律中法理与法哲学的反思与分析,指出法文化研究不仅包括文化内涵的探索,更应关注法文化基因的意义。他代表研究院对学者们的与会表示诚挚感谢,并宣布大会圆满落幕。
本次研讨会体现了一流的学术水平,学术论文和专题报告紧扣学术前沿,评议专业精深,讨论热烈开放,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举办的一次学术盛会。研讨会密切关注中国法律的传统与创造性转化这一具有显著现实意义的命题,有助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进步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