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下午6点,我校名家论坛第243讲于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5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主讲人为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屈文生教授,主题为“中英不平等条约的翻译史研究”。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教授担任主持人,有校内外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翻译史研究进行,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屈文生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背景,如今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从纪念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现在进行可谓是正逢其时。屈教授首先对中国翻译史研究的初创期进行解读,1979-1988年是中国翻译史研究的初创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五部先锋/启蒙翻译史研究作品,其中既有旧文新编型汇编作品,也有我国第一部翻译史研究专著,在学术检索主要靠资料卡片进行的时代,它们的出版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检索上的便利,更主要的是给后来的中国翻译史研究打上了深刻的类型化烙印,文学翻译史研究论文在这些书中的集中展示和呈现,开启了改革开放以降“以文学翻译史研究为中心”的翻译史研究传统,同时为以后的中国翻译史研究确定了可以遵循的主题。屈文生教授指出,翻译史研究具有不同类型化研究的样态,其研究对象、主题、研究方向在不同的学者笔下有着千变外化的样态体现。改革开放40年的翻译史也同样具有其鲜明的研究特征,从作品形式来讲,这一时期的翻译史研究多以百科全书式作品呈现,内容多以线条形式述要直陈,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正值学术重建之期,时代所赋予学者的任务是概括性地介绍历史中的翻译活动和作品,这一时期有多种多样类型的研究作品问世。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翻译史研究发展,目前中国翻译史学术共同体已经基本形成,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研究者群体及坚实的理论体系基础,同时中国翻译史研究目前正在经历着从旧文新编到自主创新、从宏大历史到微观叙事、从文学翻译史到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研究转型过程。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关于翻译史研究应当如何进行这一点,屈文生教授从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的两个角度提出意见。首先他认为应注重翻译史研究的外部方法,文学化的翻译史研究和史学化的翻译史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与逻辑有所不同,今后翻译史研究可从社会史研究、概念史研究、全球史研究、文化史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延伸拓展。其次屈文生教授认为应将实学/用学翻译史置于同文学翻译史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今不仅需要对翻译史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更需要将翻译史研究从对文学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者将将实学/用学翻译史置于同文学翻译史同等重要的研究对象之列。
在讲座的第三个部分,屈文生教授以自己的研究样本作为案例,对翻译史研究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视角进行细致介绍。屈教授以近代史过程中中英两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译文争议事件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针对因不对等翻译所带来的文化及历史问题进行全面解读。通过对案例的解读,使到场师生深刻感受到翻译与贸易外交研究、翻译与法律近代化研究、翻译于理解英国和理解我们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意义。
随后,张清教授对屈文生教授的精彩发言做了点评,在座的各位教师、同学也积极发言,就讲座的内容与屈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与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