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首页 法大邮箱
学术活动
名家论坛

首页 > 学术活动 > 名家论坛 > 正文

台湾政治大学兼任讲座教授苏永钦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谈法学的想象

20191117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主办的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240讲在昌平校区阶七教室举行,本期名家论坛主题是“法学的想象”,主讲人为台湾政治大学兼任讲座教授苏永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昊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出席了本次活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于飞教授担任主持人。

活动开始,主持人于飞教授风趣幽默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讲人苏永钦教授和与谈人李昊副教授,重点指出了苏永钦教授在公法与私法交融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几十年来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倾听大师的真知灼见。

苏永钦教授开场先将自己的司法经历徐徐道来,引入到“法学院可以开始型塑创意法律人”的主题,老师先提出了本次论坛的两大问题,法学生的未来规划和法学课程的设计。

首先苏永钦教授谈论了法治的现状,他提到依法治国早在20年前已经写进了宪法,大陆慢慢地也会走到法律无所不治的情形,法律语言成为统治者的语言,法律程序也将主宰社会关系。随后教授幽默地指出了法律人在法教义学的局限下,在社会、学术和政治领域的现状的局限,例如法律人的“法言法语”被当做僵硬、难以变通的语言体系、法律人被称呼为“NO-sayer”的原因是认为法律人有“把头发一分为三”的本事,但不懂如何解决问题。就着这个话题苏永钦教授继续讲述法治继受中后发者的优势与劣势,他指出后发者的优势在于发现和避开前人的错误和路径依赖,但是试误的印记往往是法治发展的基石,经历错误才能深刻的感受到法律原则在制度中的价值,如果只是简单的继受他国的优点,很容易忽视其背后牵连到的相关制度价值,建议法治的后发者既要善用优势,也要警觉的扭转潜在的劣势。

在谈论热门话题AI对法治的影响时,苏永钦教授指出AI是一定会取代一部分工作的,但是要思考哪些法律职业是可以被豁免。在此问题中,苏永钦教授区分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现状,猜测英美法文化相对于追求体系理性的欧陆法文化或许更能延迟AI的取代。其中教授指出“体系友善=AI友善”,与其花费巨大成本阻挡智能化的潮流,不如正确地引导它。法律人对待AI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我之长,御彼之短”,因为人的创意、感情、评价和统合是无可取代的。随后,苏永钦教授指出更精确的、AI友善的法学应是从基础的概念做起,建立最开放、逻辑的规则。

接下来苏永钦教授对法学教育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要建立第一手的法教义学,问对问题、用对方法是法治后发国家快速追赶的不二法门,其次还要建立完整的文献体系和自己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更进阶、可AILegalTech铺路。他从美国法学院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德国培养的完全法律人和法国的笛卡尔辩证法和全观法律人进行比较论述,提出全观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水平思考可打破场域意识,虽然法律人最后都会精通某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需要跨界的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法律和法律人困境的克服,除了扩大法律人的视野和能力外,还需要通过更能营造创意的法学议程,让法律人变成YES-sayer,同时让AI知识更好的法学工具,帮助法律人的学习。

苏永钦教授指出了心目中法学研究的未来版图应为大陆法系的社科法学,探讨了交叉法学和法教义学的融合思考。接下来他还对“宪法教义学何不延伸到部门”、“从法域到跨法域教义学”等问题进行了简短的讲述,对“‘纯粹’民法典怎样调和自治与管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随后苏永钦教授提到“现代法教义学的井田制度”,将未来法教义学的新议程看成一个井田,指出如果让所有法学成员参与的跨法教义学看成公田,其意义更在于一起解决法域间共同的问题,提高包括私田在内的体系效益。苏永钦教授认为法学院的教育重在风格的传习,老师对特定法律领域的体系理解,解读法律条文的方法,乃至对法律的基本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法律人。一个好的法学院,要能网罗不同风格的老师,让学生也敢于不同、持续超越。最后苏永钦教授告诉同学们创意本来就是法律专业的一部分,鼓励同学们在创意中找到学习的动力,用创意活动肯定自己,作个快乐的法律人,并且为同学们推荐了阅读书籍。

于飞教授代表法大学子对苏永钦教授的精彩发言表达了强烈的感激之情,并指出苏教授的讲座内容包括了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的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反复回顾讲座的内容,获得更新的体会。李昊副教授则通过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引导同学们思考怎样成为好的法律人、学法应该学习什么、和法律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希望大家能不局限于法教义学领域进行对法学的探索。

最后,同学们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与实践向苏永钦教授提问交流,论坛就在和谐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