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首页 法大邮箱
学术活动
名家论坛

首页 > 学术活动 > 名家论坛 > 正文

【名家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宋学勤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谈学科建设视野下的中共社会思想史研究

2022429日,我校名家论坛第276讲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宋学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学科建设视野下的中共社会思想史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论坛由科研处、人文学院主办,人文学院郑清坡教授主持。

宋学勤教授首先阐述了为何中共社会思想史是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她认为若要界定“中共社会思想史”,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社会思想史”,并要确认“社会”的概念内容。她进而提出,社会思想史中的“社会”,不是无所不包的“大社会”概念,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并列的“小社会”概念。宋学勤教授认为,不仅社会学界对中共社会思想史缺乏关注和研究;史学界对其也比较缺乏关注,即使仅有的关注,也大多从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的二分法切入,这不符合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建设的客观实际,更不利于准确地认识中共社会思想史。由此,在其他学科都对中共社会思想史缺乏关注的状况下,中共党史学科应勇于承担起这个时代命题,把其置于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文化思想史等思想史序列同处平等地位。此外,她还从时代主题、现实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共社会思想史提上研究日程的必要和紧迫。

随后,宋学勤教授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思想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翔实的阐释: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来源与“革命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政治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社会化”。最后,宋学勤教授对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本质化”表征进行了解析。如何开展中共社会思想史研究,宋学勤教授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她认为,中共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并不一定要包括中共社会思想的全部,而是撇开了无关紧要的偶然现象的历史过程,去研究占据社会生活主导地位并造成一定影响且具有连续发展性的思想内容,目的在于从中总结中共社会思想的演变逻辑;中共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与民众社会生活实践的内在关系。

在讲座结束后,有同学提出疑问——“建国后的社会思想与之前的社会思想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宋学勤教授耐心解答:因时代主题不同,延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军事斗争,一切为了战争服务,但是在此时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宋教授阐释了“路径依赖”的概念,提出建国后的社会治理措施及手段均有所继承,“破旧立新”的理念贯穿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