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我校名家论坛第304讲在海淀校区图书综合楼0111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文学院求是特聘教授王勇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东亚的‘世界语’”的精彩讲座。本次论坛由科研处主办,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赵晶教授主持。
王勇教授以巴比伦塔未建成的原因在于人类的语言被变乱、无法沟通为引子,指出人类语言分化以后阻碍了交流,但人类一直有统一语言的梦想。从世界历史看,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使拉丁语成为横跨欧亚非的通用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殖民侵略和移民,使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土著的语言大量被消灭。王教授进而讨论了世界语的谱系,指出目前对世界语设想仍是纸上谈兵。
王勇教授随后向大家介绍了东亚的“世界语”——汉字。中国古代各地“语异声”,方言各异;至秦始皇时“书同文”,汉字通过秦汉郡县制推广到越南、朝鲜,并辐射至东南亚、日本。早在隋代,日本遣隋使就曾以“书地而语”的方式与中国人进行交流。王教授列举了自隋代到清代的大量史料,说明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各国人士可以通过汉字笔谈的形式进行交流,这种无声的对话效率比有声的口译更高。
王勇教授最后畅想了世界语的前景。韩国曾有学者提出恢复中韩汉字笔谈传统的倡议;日本也有机构设计出汉字与英语融合的国际交流语言,即固有名词尽量写汉字,这不仅能跨越东亚各国的语言障碍,还可以让汉字走向英语世界。但是目前东亚各地使用的汉字不尽相同,故而仍存在诸多挑战,关于汉字标准制定权的问题如何解决仍有待思考。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赵晶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王勇教授带领的团队对东亚笔谈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类笔谈文献是域外汉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可以据此拓展出更多更新颖的议题。。台湾大学名誉教授高明士先生又进一步补充说明了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产生过程。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李雪梅教授针对笔谈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与王勇教授进行了交流等。
(科研处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