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下午1点,由科研处主办国际法学院呈办的学校第十四期中国政法大学纵向项目论坛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6会议室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王青斌教授主持,同时邀请到了国际法学院孔庆江教授、林灿铃教授、霍政欣教授和朱利江教授作为论坛嘉宾。

在论坛开始,王青斌教授首先对全校过去一年的纵向项目立项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交流科研立项经验、讲解科研立项误区。

孔庆江院长作为国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对申报书的每个部分进行具体讲解,包括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报告、建立清晰的框架等,同时强调了题目的重要性和写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细节。

林灿铃教授专门提出创新性问题不是针对新的问题,而是发现问题的不足、提出新的见解。申报书的写作要点在于突出创新点、难点、重点,行文需要简洁,要避免语言的低级错误,注意版面等技巧和细节问题。林灿铃教授还提出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要勇于尝试。

霍政欣教授认为,科研项目对于教师事业而言不可或缺。霍政欣教授以自己的立项经历进行了生动讲解,强调需要融动互通。申报书应当具有说服力,研究意义不能泛泛而谈,研究内容的观点要有创新性,问题相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文字。霍政欣教授还分享了研究方法、课题组成人员、参考文献等细节问题的处理方法。

朱利江教授以自己第一次立项的经历为例,强调了前期积累、沉淀的重要性。朱利江教授认为,申报书写作中要学会破题,在各部分中对于题目进行回应。申报书中创新点、重点和难点应当加以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同时还应当注意细节和取舍,反复打磨。
在分享结束后,论坛嘉宾对李伯轩、李建坤、张鹿苹三位老师的申报书进行点评。嘉宾指出,对于题目应当每字必争,既要简洁凝练,又要准确描述,还要引起阅读人的兴趣。申报书的结构需要形成一个圆满的闭环,在题目与内容之间形成呼应,在提纲中体现出题目均匀分摊在各部分等。
最后,王青斌教授对与会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也进一步了解教师在申请项目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本次论坛的举办为项目申请提供了经验分享与交流平台,也为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