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威尽退,大地流金。2022年9月20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283讲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王路教授,应邀为我校线上线下百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事实与解释”的精彩讲座。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阴昭晖老师主持本场讲座,并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逻辑研究所孔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文兵教授参与会谈。本次讲座由科研处、人文学院共同举办。
讲座伊始,王路教授介绍了“事实”与“解释”二词在逻辑学领域中的含义,“事实”和“解释”既是日常概念,也是哲学概念,一如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也如罗素所说“事实是事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而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二者具有根本性的不同,王路教授将这种不同简要地原则性地归结为事实有真假,解释有逻辑。基于这种关于事实的说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事实是关于世界的,解释是关于事实或与事实相关的,因而解释也是与世界相关的。
讲座第二部分,王路教授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讲解。事实是以语言陈述的,解释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事实与解释不同,表达的语言形式也不同,其不同表现在:事实是以简单句表达的,而解释是以复合句(不是以简单句)表达的,是含命题联结的句子,比如“如果……那么……”等连接词。从理论角度说,事实有真假是因为事实可以被证实;解释有逻辑,因为解释可以符合逻辑,但这并非意味着解释一定符合逻辑,逻辑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法。
讲座第三部分,王路教授讲解了如何从认识角度看待事实与解释。20世纪分析哲学产生以来哲学界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因此可以通过关于语言的分析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事实以语言陈述,这种陈述通常是一种信念的表达,人们说出一个事实,同时也就表达了相信他是真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们说出的都是自己相信的事情,而不会说自己不相信的事情。而关于解释的表达通常是一种关于理由的说明。一个关于事实的表述也表示一种信念,因而关于一个事实的解释实际上是有一个关于信念的论证,即为什么会相信该事实。解释即是说明相信一个事实的理由,通俗来讲即“佐证”。正如罗素所说:关于事实的认识是信念,关于解释的认识是论证。认识可以暂且简单分为两类:一类认识与信念相关,是关于事实的,这类认识是经验的,如“雪是白的”。一类认识与解释相关,是关于理由的,而这类认识涉及论证,需要将这两者进行区别。
讲座第四部分,王路教授讲述了何谓“经验的与先验的”。王路教授强调,事实与解释并非同一层面,事实可以是外界的,但是解释不是外界的。而事实是信念的表达,因而也可表述为“信念有真假”,一个信念可以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而“解释有逻辑”,解释含有前提和结论,前提可以是信念,结论也可以是信念,因而可以得出解释与真假相关的结论。王教授特别提到,不能一开始就说解释与真假相关,否则容易将解释与事实混淆,事实上正是因为解释与逻辑相关,而逻辑是前提与结论的总和,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讲座第五部分,王路教授主要从日常应用、哲学应用、法学应用三个层面探讨逻辑学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了逻辑在法学中的重要性。在法律分析中,无论是案件线索还是法律条文依据都需要逻辑推理,而将逻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法律相关的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王路教授以疫情期间因奔丧而被行政处罚的现实案例说明,事实有真假,但是可以有选择性,不同的事实组合在一起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法律也有条文,但是也可以有选择性。并强调解释符合逻辑很容易做到,但仅仅符合逻辑是不够的。此外,还要求前提是真的,包括所依据的事实是真的,这样符合逻辑才是有意义的。
王路教授最后也向会场观众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逻辑与法学的关系如何?第二,逻辑的理论方法如何应用在法学研究中?第三,法学是否是经验理论?第四,法学与事实的关系如何?希望这些问题能引发更多学人对法律逻辑的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孔红教授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兵教授也分别对王路教授的讲述进行了评论与提问。孔红教授表示本场讲座深入浅出,“事实与解释”的主题非常适合法学生学习。文兵教授进一步探讨了讲座中“奔丧”的例子,“合情合理”的奔丧行为能否作为法哲学等研究规范学科的“事实”,同时也从政治哲学角度与王路教授就法律规范可否解释、其解释是否有真假进行了深入讨论。线上与线下讨论热情高涨,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科研处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