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首页 法大邮箱
首页
学术新闻

首页 > 正文

【综合新闻】法治中国论坛: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分论坛举行

    12月12日下午,法治中国论坛“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两场分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及法学学科的专家同聚一堂,共议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及学术体系。

(卢春龙主持会议 摄影 卢云开)

    分论坛(一)的主题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上半场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卢春龙主持。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表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包括源于实践、始于探索、生于细小、成于论证四个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法制原创性范畴概念另起,不断在论证中生成的过程,具有实践意义、学术意义和学派意义三重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表示,推动研究中国自主的法学学科体系涉及到学科建设的问题,需要增加新的分析视野和方法路径,一是以学术体系推动学科体系,二是加快建立新兴学科,三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现行的法学学科。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杨华表示,我国应构建自主的海洋法权法学理论,以应对生态系统维护、环境保护、岛礁争端、海洋网络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发挥海洋治理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陆宇峰表示,加快推进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对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兴交叉学科有着本土意识、实践品格和问题导向,打破了法学学科的专业壁垒,是面向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能够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升级。

(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会场 摄影 尹建峰)

    中山大学教授黄瑶表示应该更好地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此来加强国际法三大体系建设的针对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平华表示要发挥高校法学专家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借助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促进法学话语体系的动态建构。复旦大学教授赵立行表示,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不能脱离对外来法学思想和法学理论的借鉴,既要反映中国特色,也要反映世界智慧。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刘俊卿表示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兼顾主流学科和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

    下半场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于飞主持,他表示,学科是独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分类结果,新的学科来源于全新领域的知识,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就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特色资源。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健表示,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的,规律、原则、分类标准依据等都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因此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和纵向的方向来思考。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沛表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关键在于对核心概念的准确界定,学界对早期的“礼”“刑”概念等中国传统法律的某些核心概念,把握仍然比较模糊,影响到对中国法律的产生、演进方式的判断与定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少军表示,法是实证价值、道义价值和功利价值的最佳边际均衡点,法的结构包括目标、原则、主体、客体、行为、责任、程序,构建学科体系时,可以参考这些要素。吉林大学教授李拥军表示,具有中国自主性的法理学既要继承于传统又要扎根于现实,既要源于先人的智慧又要深化于当下人的日常生活,既要蕴含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要吸纳民族特有文化,既要具有公理之恒常又要兼顾现实之急需。

    与谈环节,清华大学副教授任重表示,应当以法学学科体系为依托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问题,更加重视上下位阶法律之间的交叉沟通和同位阶部门法间的的融合协同。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张森表示,必须坚持和不断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处理好德治和法治、本土化和国际化、传统和现代等关系问题,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时建中主持会议 摄影 尹建峰)

    分论坛(二)的主题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上半场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主持。他分析了建构中国自主的法治体系与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他表示,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个体系的内涵。上海政法学院院长刘晓红表示,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扎根中国文化与国情,坚持社会主义特色,理顺整体、个体的关系,并重创新和借鉴,密切结合中国的法治实践,推动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表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术体系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发展,要在法学界形成理论自觉,注重培育原创,着力推进法律思想、法律学说等基础理论层面上的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柏峰探讨了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三个面向,包括面向标识性的概念、面向标识性的话语和面向法治运行的体制机制。武汉大学教授黄明涛分析了目前法学学术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他呼吁法学研究要加强历史感,注重整理史料并挖掘其法学价值,在历史背景当中还原法律制度建构的过程。

(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会场 摄影 尹建峰)

    与谈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训虎讨论了排除合理怀疑在中国立法模式中的解释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坤分享了本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经验;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童文胜介绍了本校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方面的总体规划与初步成绩。

    下半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姚莉主持,她从期刊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她表示,法学应该加强原创性法治概念判断范畴,理论深度需要进一步的增强。法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要突出体现学科思维,发挥理论的想象力,围绕理论概念、理论命题进行研究,推出一批标志性的法律研究范式。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表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法学研究中的实践特色与时代特色。北京大学教授彭錞就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主要任务和培育环境提出了几点思考与期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锴认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一要面向实践,二要注重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三要借鉴西方优秀的法学成果。香港大学助理教授朱颖分析了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话语权竞争问题,并就处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方案。

    与谈环节,中南大学教授许中缘分析了我国《民法典》在世界民法典历史上的法理传承与突出特色;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常烨认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熊贵彬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现代性危机。

    与会专家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讨论之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法治中国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