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 劳东燕
成果名称 |
单位名称 |
申报人 |
成果 形式 |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
出版发表时间 |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
清华大学 |
劳东燕 |
专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10月 |

风险社会中,不仅传统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面貌,比如通过电信方式实施的诈骗犯罪,需要刑法理论做相应的更新,而且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包括网络犯罪、金融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及其他有组织的犯罪等新型犯罪,都对传统刑法理论提出了重大的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单是实务导向的个案研讨显然于事无补,而必须进行理论范式的创新与转型。说到底,只有基础理论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为处理新形势下新的犯罪现象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本书正是着眼于此而展开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认为因果关系及归责理论、故意论、危害性理论、不法论、未遂犯论、罪责论与违法性认识理论等各个领域,都应当实现重大的转型。这些研究因契合风险社会的规范性需求,且有相关的社会理论作为支撑,而为国内学界与实务界所关注,并产生了良好的学术与社会影响。总地说来,本书以风险社会为背景对刑法基础理论所做的探讨,是对传统刑法理论的拓展与创新,并由此开辟与引领了对风险刑法理论这一新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