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法治论坛在我校昌平校区隆重举行。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吉林大学资深教授、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文显,教育部社科司处长、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观察员何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铭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步云,我校校长黄进,终身教授陈光中、李德顺出席了大会。荣获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的获奖代表,荣获第四届中国法治论坛优秀论文的论文作者代表,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等媒体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由校党委书记石亚军主持。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自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也得到了法学界的高度认同,现已成为我国法学界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与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同时举行的中国法治论坛,也成为我国重要的法学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评奖共评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9项,提名奖12项。
会上,黄进致辞。他首先代表我校与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向参加大会的领导、嘉宾、同仁、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和中国法治论坛的各界人士、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以我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钱端升先生命名的法学研究成果奖,旨在纪念钱端升先生为法学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从而促进我国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站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划了新的蓝图,也为我们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繁荣发展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黄进指出,我校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有机共存,特色鲜明的人文社会科学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重镇。今年,正值我校建校60周年,法大60年的历史,本身就是新中国法治进程的一个缩影,60年来,法大与法治荣辱与共,法治衰,则法大衰,法治兴,则法大兴,法大人相信,法治兴亡、法大有责。60年来,法大始终以推动国家的法治昌明、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以及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已任,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形成了鲜明地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依托,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大力弘扬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忠实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捍卫者。
黄进强调,我校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国家立法与法治抉择咨询服务中心以及法律文化交流中心,实现把法大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办学目标,为推进国家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我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宣读了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罗豪才、张东刚、张文显、高铭暄、李步云、石亚军、黄进、陈光中、李德顺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隆重的颁奖典礼后,首先由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代表、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王晓晔作报告。王晓晔谈了自己两次参加钱奖评奖的原因,并在此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社会和时代、她的德国导师以及她的家人的感谢。同时,王晓晔教授还呼吁大家要以钱端升先生为楷模,为中国的法治民主,为中国法治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而努力。
陈光中在讲话中表示,钱端升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是法学界的骄傲,也是政法大学的骄傲,钱端升研究成果奖的举办是我国法学繁荣的表现。他指出,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委员会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评奖程序严格、公正、透明。钱奖评出的优秀成果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还是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结果。
张文显向中国政法大学和钱端升奖励基金理事会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第四届中国法治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向本届论坛的参与者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获奖者以优秀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法学和中国法治作出了新的贡献,并为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增添了新的光彩;钱奖设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政法大学当初设立钱奖基金确属远见卓识,钱奖不断增长的社会声誉,更充分证明了中国政法大学设立钱奖意义深远;中国法治论坛始终站在中国法治的实践前沿和中国法学的学术前沿,选出主题,征集论文,大会交流,广泛传播论坛的研究成果,中国法治论坛已经成为我国法学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高端论坛之一。
张东刚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全社会正在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背景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动我们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五位一体”开展研究和服务发展,是高校重大的时代使命,是高校担起的任务,也是我们历史责任。他深度解析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论断,并呼吁高校的法学界应该围绕着“法治建设、政治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现实问题,构建中国高校,乃至中国法学哲学社会科协的创新体系。
第四届中国法治论坛由我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教授主持
上午10时许,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颁奖大会结束后,第四届中国法治论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我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主持。
会上,我校科研处处长柳经纬宣读了第四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优秀论文名单。张文显、高铭暄、李步云、陈光中、李德顺为30位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
紧扣本次论坛“法治与政治文明”的主题,李步云先生、张文显先生和李德顺先生分别做主题报告。
李步云先生以《宪法是“人权保障书”》为题深入探讨了民主与宪政中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的由来和作用。他基于三个原理:1.人们组成原理和原则的基础;2.国家权利和公民权利相互管理的原理基础;3.宪政三要素中的地位原理基础,和“人权很伟大”这一基本事实深刻地为宪法定性,他指出政治文明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宪政,用16个字演义,就是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人权保障、宪法至上。
张文显先生则以《法治与政治文明》为题,围绕法治与政治文明,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他主要阐述了以法治为标志的政治文明,作为政治文明的法治,作为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司法文明三个问题。他在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的政治文明应该是尊重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服务民主,还有应该是科学理性的法治,并谈及宪政的最核心的内容共和,深入浅出地理清了法治之于宪政,政治文明之于科学发展的关系。
与前两位从法学的角度探讨法治与政治文明不同,李德顺先生以《简论民主法治》为题,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论述民主法治。在民主三原则的深处和背后,他以价值论提出两个内在的前提和界限:一、民主的主体相关性;二、民主的价值相关性,并从民主与法制之间相互分离的表现分析法治与民主逻辑的关系,得出民主与法治是表里一体,不可分离的一对范畴。
最后高浣月向三位专家精彩的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他们为中国法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致敬,并向此次优秀论文的获奖者表示祝贺。
下午两点,第四届中国法治论坛继续进行会议研讨,与会代表纷纷发言,共同讨论中国的法治与政治文明之路。
我校黄进校长在活动结束后接受教育电视台采访
(文/记者骆红维 通讯员 胡飚 林济源 图/摄影工作室 卢云开)